勃学:成功人士的最后一次失败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 年前

在去年三月我曾经对勃学发表了一番小小的意见,虽然无甚价值,但是修复了博客,重新上传一下:

尽管勃学在知乎已经消退很久了,但是一直关注着这个小小的亚文化。在批判前首先要说明的是,作为一种亚文化,勃学的什么吸引着我们?毫无疑问,失败是勃学的核心。浅色床单,浙江大学,或者没有去牛组,或者最后做CS,在勃学语境中,被赋予失败的涵义。与之相对,去清北,去北美top10,去牛组,去大公司,做出fancy的成果,拿到相应的回报,便是勃学语境下的成功。他们本以为是唾手可得的,早就设想好的,却在咫尺之间分道扬镳,因为某一个选择,因为现实条件,客观因素,人生进入了“失败组”,并且就此断定,失败是永恒的,成功不过是那些有着更好家世背景,social network,或者八面玲珑,收割韭菜的产物。

不论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,失败是永恒的这个论断,首先是残酷现实的。正因为如此,当年轻人遭遇到了第一次失败的时候,会欣然投入勃学的怀抱——我也有错,但是世界当然也有错。承认并且拥抱失败,这是勃学给我们的积极暗示,是勃学的元命题。这个结论,堪比加缪的荒谬哲学。就像荒谬哲学只能进入意识到世界荒谬本质的人的脑海中一样,勃学对于失败者的迎合,是这个亚文化得以不断生长的原动力。

但是仅此而已,或许是缺乏社交媒体的传播,使得勃学在本质上变成了某种私密的价值观。除了失败是永恒的这一论断以外,勃学的其他阐述都仅仅依赖于勃学家们个人的生命体验。比如,在湾区当码农,年入百万,对勃学家们是失败,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当然是成功了。而在勃学家们的言谈举止中他们其实也不讳言这一点,他们已经得到了世俗意义的成功。比如立党会去假扮美国底层,但是他也会神气十足地说他在休斯敦最好的区。“我得到了很多,但是我失去的更多。”这大概是他们的失败逻辑。诡辩当然是可以的,毕竟这是他们真实的经历,他们的朋友同事同学都成功了,而他们则失败了。但是正因为这些经验本身,注定了勃学和勃学家们是缺乏关怀的。当曾勃自嘲三本的时候,绝对不会把三本放在眼里,同样,立党和美国底层也相去甚远。他们假扮着骑士,来揭穿欺骗韭菜的幌子,来传布勃学的真谛,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关怀韭菜。梁山泊的好汉们要替天行道,但是杀起人来不也毫不手软嘛。缺乏关怀本身是勃学的致命弱点,这既是勃学无法被更多人接纳的原因,也是勃学家们自相矛盾的所在。明明为世界上最大的镰刀工厂服务,却鄙视起别的镰刀来。

勃学的第二个弱点在于解方,表面上勃学的终极结论是“自杀”,但是实际上勃学家个个都学着杨朱的法子,贵己重生。

一年已经过去了,在这一年里很多都已经改变,包括勃学本身。事实上我也是最近才认识到,勃学早就已经死了,徐白左江,信徒不过是江湖故事,曾博也退化成互联网上的一只猫。我也不过在评论一堆废墟罢了。但是相比于一年以前,我已经不再讨厌他了。恰恰相反,我看到了一种坦诚。人不能欺骗别人,但首先不能欺骗自己。大众媒体侵蚀我们的生活,左右我们思想的时候,可能只有依靠这样的方法论,我们才能够真正接触到现实世界。浅色床单上的眼泪是真的,尽管也许故作姿态,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一点。


勃学:成功人士的最后一次失败
https://coldison.github.io/2021/02/07/勃学:成功人士的最后一次失败/
作者
Coldison
发布于
2021年2月7日
更新于
2021年2月7日
许可协议